为不同屏幕尺寸的 IoT 设备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CATEGORY

物联网

COMPANY

云米科技

PLATFORMS

App

ROLES

UX Designer

交互设计师

CATEGORY

物联网

COMPANY

云米科技

PLATFORMS

App

ROLES

UX Designer

交互设计师

CATEGORY

物联网

COMPANY

云米科技

PLATFORMS

App

ROLES

UX Designer

交互设计师

Jul 2019 - Sep 2019

Jul 2019 - Sep 2019

Jul 2019 - Sep 2019

为不同屏幕尺寸的 IoT 设备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为不同屏幕尺寸的 IoT 设备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为不同屏幕尺寸的 IoT 设备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简介

5G 在网速上的提升和延时的大幅减少,将极大加速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结合云端大数据处理、芯片功耗的进一步降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一定是一个万物具有感知的智能社会。

我们设想,未来的家里面的每台家电都拥有一个屏幕或传感器,可以在家庭内互相访问数据,更可以相互联动,为家庭成员提供不同的使用场景。但限于不同设备的大小和形态不尽相同,导致屏幕大小、交互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试想下,一个可触摸的交互方式,是无法复制在电视机上的。那么如何为不同形态的设备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交互设计挑战。

成果

在近 3 个月的时间内与团队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套适用于手机、硬件屏及电视屏的设计语言,为用户带来了一致的交互逻辑和使用体验。此外,将设计组件转化成开发组件,以此在众多产品线中进行快速开发、迭代,节省了研发资源。同时统一的设计语言,能提升品牌感,亦可以提供更多商业发展的可能性。

现有问题及挑战 —— 从手机端出发

此前在 手机端 的设计由于没有统一的设计规范,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 信息结构出现不一致,当用户使用超过一款产品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摸索交互方式

  • 同样的操作,但出现多种不一样的表现形式

  • 流程照搬硬件,不符合移动用户习惯

  • 每次都是重新设计,导致开发效率低


形态各异的信息结构

这样一来,除了用户体验不一致、浪费开发资源外,还会在移植到屏端设备后导致体验的割裂,无法统一品牌感,商业拓展空间受限。

交互结构优化

在对手机端进行交互结构调整前,我们要首先要思考用户是如何使用我们的设备的,也是我们要知道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和动机。

通过调取后台数据,我们对用户的使用流程进行了梳理,同时对用户的人物画像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用户在操作手机端时主要是实现智能操控的体验,以及能够实时获取设备的信息。而在公司层面,我们需要强调品牌调性,提升用户的活跃度,扩大用户群体,以及实现流量变现。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点都不简单,需要不断实验和试错。不过我们先从交互结构优化开始做起。我们这次交互结构的优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简化结构,统一阅读路径

  • 实时反馈,提升操作效率

  • 统一控件,降低教育成本及开发成本

我们首先调研了市面上几款不同的竞品,总结了竞品的一些基本框架结构,同时再对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 App 设计趋势,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我们更进一步,将信息区操作区再进行扩展延伸,让信息区阅读更集中、信息更明显、扩展性更多;而操作区在延展后,主次更为分明、变化更多、操作更加简单、反馈会更及时。

经过优化后,我们对已存在的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例子,将原本风格各异的温度 Slider 控件,采用了统一的 Pattern 去实现:

原本不同的 Slider 得以统一

统一的设计语言

在手机端统一设计的基础上,我们亦开始对这套设计方案进行不同屏端的移植。由于设备上的屏幕可能存在多种尺寸,我们充分利用每个屏幕比例的优点,分别针对不同尺寸的屏幕设计了以下几种信息结构:

然后根据信息框架进行了更详细的 Layout 设计:

最后根据 Layout 设计出 Wireframe 和 UI,作为参考的标杆及准则:

总结

通过一系列的现有问题分析、竞品调研、用户数据分析、再到提出解决方案,再次感受到优秀的设计能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便利。此外还对设计组件进行打包处理,降低重复研发的资源浪费,大大缩短了产品上线的时间。

简介

5G 在网速上的提升和延时的大幅减少,将极大加速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结合云端大数据处理、芯片功耗的进一步降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一定是一个万物具有感知的智能社会。

我们设想,未来的家里面的每台家电都拥有一个屏幕或传感器,可以在家庭内互相访问数据,更可以相互联动,为家庭成员提供不同的使用场景。但限于不同设备的大小和形态不尽相同,导致屏幕大小、交互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试想下,一个可触摸的交互方式,是无法复制在电视机上的。那么如何为不同形态的设备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交互设计挑战。

成果

在近 3 个月的时间内与团队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套适用于手机、硬件屏及电视屏的设计语言,为用户带来了一致的交互逻辑和使用体验。此外,将设计组件转化成开发组件,以此在众多产品线中进行快速开发、迭代,节省了研发资源。同时统一的设计语言,能提升品牌感,亦可以提供更多商业发展的可能性。

现有问题及挑战 —— 从手机端出发

此前在 手机端 的设计由于没有统一的设计规范,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 信息结构出现不一致,当用户使用超过一款产品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摸索交互方式

  • 同样的操作,但出现多种不一样的表现形式

  • 流程照搬硬件,不符合移动用户习惯

  • 每次都是重新设计,导致开发效率低


形态各异的信息结构

这样一来,除了用户体验不一致、浪费开发资源外,还会在移植到屏端设备后导致体验的割裂,无法统一品牌感,商业拓展空间受限。

交互结构优化

在对手机端进行交互结构调整前,我们要首先要思考用户是如何使用我们的设备的,也是我们要知道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和动机。

通过调取后台数据,我们对用户的使用流程进行了梳理,同时对用户的人物画像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用户在操作手机端时主要是实现智能操控的体验,以及能够实时获取设备的信息。而在公司层面,我们需要强调品牌调性,提升用户的活跃度,扩大用户群体,以及实现流量变现。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点都不简单,需要不断实验和试错。不过我们先从交互结构优化开始做起。我们这次交互结构的优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简化结构,统一阅读路径

  • 实时反馈,提升操作效率

  • 统一控件,降低教育成本及开发成本

我们首先调研了市面上几款不同的竞品,总结了竞品的一些基本框架结构,同时再对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 App 设计趋势,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我们更进一步,将信息区操作区再进行扩展延伸,让信息区阅读更集中、信息更明显、扩展性更多;而操作区在延展后,主次更为分明、变化更多、操作更加简单、反馈会更及时。

经过优化后,我们对已存在的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例子,将原本风格各异的温度 Slider 控件,采用了统一的 Pattern 去实现:

原本不同的 Slider 得以统一

统一的设计语言

在手机端统一设计的基础上,我们亦开始对这套设计方案进行不同屏端的移植。由于设备上的屏幕可能存在多种尺寸,我们充分利用每个屏幕比例的优点,分别针对不同尺寸的屏幕设计了以下几种信息结构:

然后根据信息框架进行了更详细的 Layout 设计:

最后根据 Layout 设计出 Wireframe 和 UI,作为参考的标杆及准则:

总结

通过一系列的现有问题分析、竞品调研、用户数据分析、再到提出解决方案,再次感受到优秀的设计能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便利。此外还对设计组件进行打包处理,降低重复研发的资源浪费,大大缩短了产品上线的时间。

简介

5G 在网速上的提升和延时的大幅减少,将极大加速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结合云端大数据处理、芯片功耗的进一步降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一定是一个万物具有感知的智能社会。

我们设想,未来的家里面的每台家电都拥有一个屏幕或传感器,可以在家庭内互相访问数据,更可以相互联动,为家庭成员提供不同的使用场景。但限于不同设备的大小和形态不尽相同,导致屏幕大小、交互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试想下,一个可触摸的交互方式,是无法复制在电视机上的。那么如何为不同形态的设备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交互设计挑战。

成果

在近 3 个月的时间内与团队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套适用于手机、硬件屏及电视屏的设计语言,为用户带来了一致的交互逻辑和使用体验。此外,将设计组件转化成开发组件,以此在众多产品线中进行快速开发、迭代,节省了研发资源。同时统一的设计语言,能提升品牌感,亦可以提供更多商业发展的可能性。

现有问题及挑战 —— 从手机端出发

此前在 手机端 的设计由于没有统一的设计规范,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 信息结构出现不一致,当用户使用超过一款产品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摸索交互方式

  • 同样的操作,但出现多种不一样的表现形式

  • 流程照搬硬件,不符合移动用户习惯

  • 每次都是重新设计,导致开发效率低


形态各异的信息结构

这样一来,除了用户体验不一致、浪费开发资源外,还会在移植到屏端设备后导致体验的割裂,无法统一品牌感,商业拓展空间受限。

交互结构优化

在对手机端进行交互结构调整前,我们要首先要思考用户是如何使用我们的设备的,也是我们要知道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和动机。

通过调取后台数据,我们对用户的使用流程进行了梳理,同时对用户的人物画像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用户在操作手机端时主要是实现智能操控的体验,以及能够实时获取设备的信息。而在公司层面,我们需要强调品牌调性,提升用户的活跃度,扩大用户群体,以及实现流量变现。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点都不简单,需要不断实验和试错。不过我们先从交互结构优化开始做起。我们这次交互结构的优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简化结构,统一阅读路径

  • 实时反馈,提升操作效率

  • 统一控件,降低教育成本及开发成本

我们首先调研了市面上几款不同的竞品,总结了竞品的一些基本框架结构,同时再对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 App 设计趋势,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我们更进一步,将信息区操作区再进行扩展延伸,让信息区阅读更集中、信息更明显、扩展性更多;而操作区在延展后,主次更为分明、变化更多、操作更加简单、反馈会更及时。

经过优化后,我们对已存在的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例子,将原本风格各异的温度 Slider 控件,采用了统一的 Pattern 去实现:

原本不同的 Slider 得以统一

统一的设计语言

在手机端统一设计的基础上,我们亦开始对这套设计方案进行不同屏端的移植。由于设备上的屏幕可能存在多种尺寸,我们充分利用每个屏幕比例的优点,分别针对不同尺寸的屏幕设计了以下几种信息结构:

然后根据信息框架进行了更详细的 Layout 设计:

最后根据 Layout 设计出 Wireframe 和 UI,作为参考的标杆及准则:

总结

通过一系列的现有问题分析、竞品调研、用户数据分析、再到提出解决方案,再次感受到优秀的设计能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便利。此外还对设计组件进行打包处理,降低重复研发的资源浪费,大大缩短了产品上线的时间。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